南通扎染技艺
扎染,古称“绞缬”,又名“撮晕缬”,指“有花纹的织物”。秦汉时期始有记载,唐为盛时,并随外域来朝,丝路畅通。扎染艺术壁挂之画卷情真意切,犹以点线绞缬之多重性染技,色见多层,艳丽无比,非笔力描绘所能及。扎染技术服饰之彩绘艳丽典雅,犹以没骨画法之中国画技法见于印染面料,怡然生趣,意无尽处,非机器印染所能及。
近代,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度濒临绝迹。60年代初,民间文艺普查,其技艺得到发掘与延续。70年代中后期,海安工艺美术品公司成立以焦宝林为首的挖掘、整理、提高、攻关小组,进入作坊式生产,并引进与借鉴日本延续开发之技艺。依据“以点连线、由线及面”的编组原理,实行结扎方式的松紧搭配、夹板、夹石结合以及层染、泼染、点染、浇染与手绘结合的印染技艺,形成扎染服饰、扎染壁挂两翼传承与开发的格局,产品、作品多次获得紫金杯大奖、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并出国参展参赛获奖,其代表人物焦宝林经张自强先生力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命名为一级民间工艺师。目前,海安境内已经形成两家扎染专业公司,产品以外销为主,年创汇超亿元。
2011年9月,南通扎染技艺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拟稿人:黄玉立
审核人:陈传官 李宝康 印金华
审签人:葛志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