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_皇冠足球比分-官网

图片
海安县民营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 海安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1-11-12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十一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争创“苏中民营经济特色强县”的奋斗目标,以“六个一批”激发创业热情,以工业园区、村级创业园建设培育创业载体,突出民资招商、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创优发展环境,创新服务举措,全县民营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1.经济规模快速扩张。2009年底,全县累计个体工商户4.37万户,比2005年净增1.34户;累计私营企业1.65万家,比2005年净增0.9万家;累计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70.5亿元,是2005年末的4.5倍;累计引进民资205.76亿元,年平均增幅达69.16%。百户创业率达17.6%,比2005年提升了6.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69.2%,比2005年提升了4.2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达180.8亿元,是2005年的2.4倍。

2.项目规模日趋壮大。2005-2009年期间,全县新发展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公司制企业65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4家,5000万元-亿元企业32家,3000-5000万元企业65家,1000-3000万元企业539家。2009年底,新发展公司制企业单体规模达471万元,是2005年的3.5倍。

3.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全县私营企业净增数中公司制企业占比、期末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中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占比、引进市外民资占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净增额占比均超过60%的发展目标,占比分别为82.8%、84.0%、63.2%,分别比2005年提升了44个、16.9个、1.5个百分点。

4.“三名”业绩迈上台阶。2006-2009年,全县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顺利过会,8家企业进入上市轨道。新注册商标1162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个,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0个,新增国家免检产品11个,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3家,新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6个,新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新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个,新获省级科技进步奖8个。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为突出的时期之一,为“十二五”时期的民营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突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传统观念认为“民有”就是“私有”,是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观念障碍。民营企业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民营企业仍处于受歧视的不对等状态。民营经济在很多产业领域和市场准入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不能平等竞争,更不能相互促进。

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式经营的多,科技含量高的少,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我县产业结构中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偏重,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不够,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占比太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牢。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在客观上造成了民营经济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相对狭小。

三是企业管理不够健全。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所有权、经营权由家族控制,直接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模发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产权结构单一化,难以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企业缺乏长期战略思想,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产品生产档次不高。我县民营企业多数产品还维持在中低档水平,产品大众化,没有特色,有些企业仍以原始加工为主,缺乏创名牌产品意识。企业缺乏长期固定的具有高新技术能力的人才,导致民营经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资源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粗放型产品多。

五是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民间借贷风险大、成本高,融资方式门槛过高,手续繁杂;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形成构架,担保机构少,品种单一,制度不完善;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诚信,加之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缺失,造成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惜贷”的现象。

二、“十二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积极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的叠加机遇,努力创新“招引大项目、培优大企业、做强大产业”的发展举措,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区域经济特色化、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崭新格局,持之以恒抓好全民创业、民资招商、产业集群、创业园建设,为争创“苏中民营经济特色强县”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建设现代化新征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2.发展战略:围绕“项目带动战略、人才支撑战略、环境保障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经济总量、发展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的大项目、大工程。二是实施人才支撑战略。通过体制改革、政策创新、人才激励,放活专业技术人才,搭建人才创业平台,引入和培养一批民营企业家,开展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形式,举行大范围、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三是实施环境保障战略。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统一透明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行政服务水平,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全面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四是实施持续发展战略。以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实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品牌、技术、人才、市场的开发与投入,培育持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3.奋斗目标:通过全民创业、民资招商、项目建设等举措,确保全县每百户创业率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

⑴确保个体户总量55000户以上,年均净增个体户2000户;

⑵确保私营企业总量23000家以上,年均净增私营企业1000家。

⑶确保注册资本800亿元以上,年均净增注册资本70亿元。

⑷年平均吸引市外民资60亿元。

4.工作举措:

“十二五”时期,全县将积极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民间投资热情有所降温的客观形势,及时调优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措施,以锲而不舍、创新进取的精神状态推动全县民营经济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㈠切实抓好政策宣传。加强舆论宣传,树立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观念。一是解读政策。加强对十七大报告有关非公有制经济论述的宣传,加强对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宣传;二是树立典型。倡导创新,鼓励创业,加强对优秀民营企业、优秀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纳税大户、光彩明星典型事迹的宣传,加强对创业文化和十七大报告“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宣传,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三是突出地位。加强对民营经济地位、作用和贡献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使政府职能部门增强为民营经济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与引导,在广大群众和全社会中树立起两个新观念,一是树立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新社会阶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也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的新政治观;二是树立民营资本、私人财产,也是国家与社会的财富的新财富观。通过宣传,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

㈡切实抓好全民创业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迅速做大民营经济总量。一要培育创业文化。把学习长三角、珠江三角等地区的创业精神和海安的实际相结合,大力弘扬“崇文重商、艰苦奋斗、勤勉敬业、自强不息、无中生有”的创业精神,让一切有利于群众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让一切有能力创业的人才脱颖而出,让一切领域的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出来,在海安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二要拓展创业领域。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都鼓励民营资本加快进入。按照“不求所有,但有所在”的原则,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市政公用设施、文化、卫生、体育、教育及城市广告宣传等特许经营项目。三要激活创业主体。鼓励下岗职工、转业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民营企业主扩大规模二次创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筑巢引凤。

㈢切实抓好资本招引促进产业配套升级。大力引资引智。目前,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缺资金、缺人才。一是要招商。进一步强化招商责任,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如网上招商、以商招商、老乡招商、会展招商、全员招商等。财政应安排一定资金预算用于招商、考察、信息网络建设,对在招商引资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落实兑现奖励政策,予以重奖。二是靠引智。要利用国家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利时机,选择一批配套协作能力较强的企业,引进其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人才和雄厚的资金。三是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展组织“教授、博士、院士海安行”活动,密切校企关系,将皇冠足球比分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增强我县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㈣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畅通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发展力度。一是各类银行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审标准和办法,健全贷款营销约束和激励机制,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积极向民营企业宣传金融产品,让民营企业充分运用个人财产所有权、知识产权、各种股权、承包经营权等多种财产和权益进行抵(质)押贷款,扩大其贷款范围和规模;二是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由政府牵头,金融、司法、工商、税务、经贸等部门加强对个人、企业进行信用记录,着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三是应建立财政担保基金或由政府出资组建公益性和政策性的担保机构,实施特殊法人制度管理,担保机构可以盈利,但不进行分红,并执行特定的财务和税收政策,从而为民营企业真正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四是积极探索新的融资途径,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五是保障民营企业依法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中统筹考虑民营企业发展用地的需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法及时调整。

㈤切实抓好民营企业技术进步。加大企业创新力度,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经营管理机制,打破落后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举办专家论坛、讲座、定向培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主的教育,引导企业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实现借脑发展。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成果不断改造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培训、培养,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走科技兴企、人才兴企的发展道路。三是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企业知名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知名企业的评比,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加快资本、技术、品牌和市场的有机结合,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不断提高竞争力。

㈥切实抓好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服务和优化环境,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氛围,市场经济是环境经济,宽松的环境是加快发展的良好土壤和业务条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提供公共服务。一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澳门皇冠: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在投融资、土地使用、税费收缴等方面,实行内资、外资同等待遇,真正做到外商、内商一个样。二是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减化办事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与效能,从制度上杜绝办事手续繁琐、部门拖拉推诿的现象,努力形成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三是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市场环境,要营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治理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依法诚信经营和依法诚信纳税,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