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_皇冠足球比分-官网

图片
海安县“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来源: 海安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1-11-13 累计次数: 字体:[ ]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充分发挥海安县完善的“公铁水”交通网络优势和“十二五”期间奠定的物流业发展基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海安县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机遇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海安县立足把交通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围绕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现代物流业示范区”,坚持以规划为引导,抓平台,抓项目,抓提升,推动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全县现代物流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12月,李学勇省长在莅临海安指导时,提出了“枢纽海安、物流天下”的发展要求。2012年3月28日-29日,全省物流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海安召开,李学勇省长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学习借鉴海安发展物流业的做法和经验。罗志军书记、李学勇省长、史和平副省长等领导先后多次亲临海安,对海安县物流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2013年,海安县委四次全委会将“枢纽海安、物流天下”明确为海安的发展战略和特色发展之路。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2014年全县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8.5亿元,与2010年相比,是“十一五”末的2.1倍,年均增速达到15.1%,比同期服务业年均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7.77%,占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8.04%。全县货物运输总量达2510万吨,是“十一五”末的1.37倍,其中,铁路货物运输量35万吨,公路货物运输量1830万吨,水路货运量645万吨。

物流平台持续完善,高效的功能叠加优势逐渐凸显。坚持高点定位、顶层设计,规划建设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组建专门班子,以专业的队伍推进物流业发展。大力推进铁路门户型城市、多式联运、第四方物流、电商快递物流、期货交割库群、保税物流等“六大功能平台”和家具、有色金属、棉花等“十大物资集散中心”建设,着力建设吸引各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强磁场”。商贸物流产业园2.8平方公里核心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基本完成。海安大宗物资物流园入选2015年省政府重点项目。2015年,铁路1号线竣工运营,2号线开工建设,甘肃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上海铁路局海安物流基地正式投入运营,中亚班列、轿铁运输班列实现首发,凤山内河港口码头开工建设投入运营,以铁路为纽带, 公路、 水路有效组合的“公铁水”无缝对接的商贸物流高地初具规模;百金汇物流成为省内第二家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核定库容为铝2万吨、锌1万吨;正元物流、润安物流2个棉花保税仓库获批;经营面积15万平方米的东部全球家具博览中心A馆成功开业。物流业发展内涵和层次得以进一步提升。

聚集发展格局确立,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海安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和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天赋力、亚太亿发、腾龙等综合性物流园区以及正元、润安、联发纺织材料、中贸有色金属剪切加工、华润冷链等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开工建设并投入运营,天赋力物流信息平台、亚太亿发物连网信息平台上线运营,平台会员达1.5万余家。物流的仓储、交易、装卸、搬运、运输、配送、加工、信息处理等基础环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物流企业日益壮大,品牌效应逐步显著。全县拥有省级重点物流企业4家; 3A级以上物流企业总数达22家,列南通各县市区第一,其中4A级物流企业18家、3A级物流企业4家。开通物流专线360多条,覆盖除台湾、港澳、西藏外的全国其他地区。天赋力现代综合物流园、亚太亿发物流园、欣盛运输公司被省交通运输厅分别纳入国家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县级货运站交通物流基地以及省农村交通物流示范点 2014 年建设投资计划,全县拥有省交通物流基地项目 3 家,省农村交通物流示范点项目 3 家,江苏快货品牌线路 4家。2014年,14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实现业务总收入近4.2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6倍。

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14年底,全县铁路营运里程85.6公里,公路总里程2404公里,内河码头泊位175个,其中八百吨级泊位4个,五百吨级泊位 14 个。全县货物运输企业800余家,比2010年增加300余家;拥有车辆载货汽车8629辆、运输船舶392艘,运输能力达21.16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加2546辆、121艘、6.5万吨,拥有集装箱运输车 50 辆,大吨位货车占比呈逐年增长态势 。

“十二五”期间,虽然海安县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与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有:物流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市场辐射面不广;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需求不足、供给乏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落后,物流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缓慢;物流企业装备和管理滞后、服务功能传统和单一、企业“小弱散杂”和运作模式粗放等;本地物流人才培养能力不强,物流专业技术、实践和管理经验的物流专业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海安县物流业长远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面临机遇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就物流业面临的形势来看,正处于产业地位的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期和物流强国的建设期。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伴随全面深化改革,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物流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明确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地位,也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物流业只有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通过调整市场结构、转换经营模式,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才能取得应有的产业地位。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机遇。当前我国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入,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推动与“一带一路”相配套的物流大通道、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通道、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设施等现代物流重大工程建设,相关扶持政策会向物流业倾斜,推动物流项目投资加热,带动整体行业市场规模扩张改造和升级换代。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资进入新阶段,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初步成型。铁路运能进入集中释放期,原有运输格局加快调整。在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中,海安作为江苏东部省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物流业发展和对外开放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和开放机遇。海安的铁路和内河运输优势符合绿色物流发展方向,将助推海安物流业跨区域合作,使海安能够成为中西部地区原料物资在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集散地以及中东部地区商品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中转地。

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凸显与提升带来的机遇。海安已经形成了三条铁路、两条高速、两条国道、两条运河以及多条高等级公路交叉组合的综合交通格局,是江苏省两个落户县级城市的省级交通枢纽之一。“十三五”期间,海安县将进一步完善沿海运输通道与沿江运输通道, 强化与陆桥运输通道衔接,沿海铁路盐城至海安段、226省道海安段、403省道海安段、通扬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启扬高速海安至启东段等重大工程将先后开工建设,海安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到2020年,全县“一网三高”(“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高效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高品质”公共出行服务体系;“高效能”交通运输治理体系 )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海安将成为江苏东部“公铁水”无缝对接的物流节点城市,使海安能够成为周边地区各类工业产品、生产资料、消费品运输最便捷、物流成本最低、配套功能服务最强的中转集散和交易中心。海安县已经成为江苏东部地区运输最便捷高效、物流成本最低、功能服务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从物流需求看,随着消费对经济贡献增大,消费需求将成为主要推动力。以终端消费者为对象,个性化、多样化的物流体验成为电子商务条件下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企业物流需求加快向供应链延伸,专业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成为增长点。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物流和社区物流潜力巨大。海安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海安及周边地区承接的产业转移越来越多,也增加了物流业的需求;农业现代化对大宗农产品物流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海安建立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提供了广泛的市场需求。

新技术、新模式对物流业改造升级的机遇。以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和以供应链管理为代表的新物流模式,将不断发展并得到广泛运用,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建设,统筹安排物流程序,大大地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为整体行业的改造升级带来机遇。

实体零售加速转型后电商物流的发展机遇。实体零售加速向网络销售转型,使得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利用互联网电商的技术和平台的物流供应商、物流软件服务商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为海安打造区域性电商仓储、快递物流集散中心提供了市场机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枢纽海安,物流天下”战略导向,放大“动车时代、节点城市”新优势,围绕打造江苏东部“公铁水”无缝对接的商贸物流高地,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通道的建设为契机,紧抓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速形成的机遇,全面建成铁路门户型城市、多式联运、第四方物流、电商快递物流、期货交割库群、保税物流等“六大功能平台”和家具、棉花、有色金属等“十大物资集散中心”。优化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广辐射力的综合型物流园区以及专业类物流园区。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和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引进、培育、整合一批龙头型、成长型物流企业,做大物资货运经营总量。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城镇化建设的互动融合,积极发展供应链管理物流,建立与海安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健全城乡配送物流体系,实现物流业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型,使“十三五”时期成为“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发展战略的成效凸显期。

(二)基本原则

市场运作,政府引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政府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规划、项目集中落户、企业集群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尤其是骨干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扭转“小、散、弱”的发展格局,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

优化布局、完善体系。依托重点产业带及主要城市的物流需求,进一步优化海安县物流业空间布局。围绕交通枢纽和重点物流园区,合理布局重大物流项目,加快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物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具有海安特色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创新模式、协同发展。加快传统物流发展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新型物流业态,提升物流效率效益,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做强做优物流企业,打造物流知名品牌。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形成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协同发展的新优势。

(三)发展目标及定位

经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海安县“公铁水”无缝对接的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全面建成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物流节点城市;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物流业增长快于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现代物流业成为海安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以及支撑海安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引擎。海安成为江苏东部“公铁水”无缝对接的商贸物流高地,“枢纽海安、物流天下”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GDP及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到2020年,全县物流产业增加值超100亿元,占GDP比重超10%。第三方物流比重明显提高。新的物流装备、技术广泛应用。

物流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品牌。到2020年,规模以上物流企业数量超过40家,新增国家5A级物流企业1-2家,4A级、3A级分别达25家和15家。

物流集聚发展的效益进一步凸显。物流园区网络体系布局更加合理,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现代物流运作方式保持较快发展。到2020年,全县实现货运量5000万吨,铁路到发量200万吨,内河集装箱吞吐量4万标箱,有色金属到发量60万吨,棉花、棉纱中转量50万吨。

物流业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实现“苏中领先、全省示范、全国有影响”总体目标,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海安成为江苏东部“公铁水”无缝对接的商贸物流高地,“枢纽海安、物流天下”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完善物流配送网络

结合 “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依托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网络优势,加快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构建能力匹配的集疏运通道,配备现代化的中转设施,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

加强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等物流基础设施的衔接,推进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实现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业务的双重无缝对接,推进大宗散货水铁联运、铁路集装箱及内河集装箱“公铁水”联运,强化沿江沿海港口业务合作,打造便捷通畅的“多式联运”物流通道。

构建“以物流园区为骨干、物流配送中心为支撑、城乡物流站点为补充”的多层次物流节点网络体系。提升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物流企业、仓储设施等向园区集聚。围绕“十大物资集散中心”,建设和改造一批功能齐备、设备先进的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加强物流末端网点建设,建立高标准、规范化的城乡分拨中心和配送网点,提高“最后一公里”服务能力。

(二)引培并举,打造海安物流龙头企业集群

创新招商方式,建立开放的投资合作模式,积极借鉴苏州普洛斯物流园、传化公路港等新兴物流园区发展经验,实行多样化的招商和合作模式,积极探索股权合作、资产管理、股权合作加资产管理以及服务商的战略联盟等多种物流合作渠道,形成具有海安特色、行之有效的物流园区投资模式。瞄准国内物流业50强企业,加大招引入驻力度,有选择性地引进国内外高端物流服务商,来海安建立区域性分支机构或货物配载基地。

做强天赋力、腾龙、正元等本土现代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走出去开展跨区域业务,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推进二三产分离,积极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第四方物流企业,加快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及资源信息共享。

“十三五”期间,物流行业间企业的重组、并购、优胜劣汰将成为趋势,鼓励海安县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规模大、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独立法人单位或战略联盟。最终围绕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集聚一批业务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龙头物流企业。

(三)提升物流园区功能,拓展物流增值服务

完善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内的基础设施,构筑多向立体交通运输货流体系,实现多式联运和大宗商品高效中转集散。进一步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完善管理服务、信息交易、加工仓储、市场交易及商业商务等功能,积极拓展结算与物流金融、物流咨询与培训、供应链管理等物流增值服务,丰富期货交割品种,提高园区的价值链和培育新的利润来源。

完善天赋力、亚太亿发、腾龙等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仓储、交易、装卸、搬运、运输、配送、加工、信息处理等业务环节的有机整合,为货主和运输方提供公开透明的供需信息和综合解决方案,并积极向运力交易平台、物流公司众包、跨城货运O2O等新兴业态发展,提升物流企业、制造企业、车船司机对平台的依赖度和粘性度。

积极对接应用“互联网+”模式,加快改造和建设医药、图书、棉花、木材、有色金属等一批专业性物流园。

(四)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物流

把握 “互联网+”发展潮流,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对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及其他物流园区进行信息化改造,建设智慧物流科创平台,创新物流产品研发、数据分析、财务结算等延伸功能,搭建由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电子金融平台和电子物流平台组成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运作,将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打造成为智慧物流园区。

开展物流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鼓励龙头物流企业在生产、配送、仓储、供应链管理等物流主要作业环节使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流信息的自动采集、标识与识别以及货物可靠配送、安全保管和可视化跟踪。提高智能装备在仓储、配送、流通、信息服务等各环节的使用,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慧物流体系建设,逐步建成智慧物流示范城市。

(五)强化对外合作,融入“一带一路”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抓长江经济带地区多式联运通道的建设机遇,加快建设铁路一类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利用好上海铁路局海安物流基地暨甘肃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探索新建新疆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加大与西部内陆口岸之间合作,积极开拓、高效组织适运货源,打造快速国际物流通道,向西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放大海安在连接亚欧-中西部-东部间的枢纽作用。同时加强与重点江港、海港、内河港口之间合作,向东衔接海上丝绸之路,争取成为“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上的重要外向型枢纽基地。

深化多层次区域合作。成立专项工作组或通过相关组织协会,深入与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带其他城市的政府部门、重点企业的联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海安物流业与周边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耦合,提升物流业服务地区经济的能力。从“大市场、大物流”和“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角度,推动区域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群物流、地区物流节点、集聚区“物流带”的建设。

鼓励龙头物流企业“走出去”,提升市场覆盖率。积极推进物流企业与各类市场主体的战略性重组和市场布局,组建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并开展连锁化、集团化经营,在重要的口岸、生产基地建设异地物流园,跨区域开展业务。基于产业基础和优势,将海安建成中国东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和辐射能力的有色金属、纺织原料集散中心。

(六)促进物流业和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完善物流市场体系

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结合制造业改造提升、转型升级和由大变强的战略需要,加快与制造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制造和物流的高效对接。

加快物流业与农业互动发展,构建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改变原有的农产品流通组织模式,解决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

紧紧抓住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物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找到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合作共赢的模式,促进物流和电子商务相互延伸和良性互动,加快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推动物流业与商贸、产业集群等互动发展,在重点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区,大力发展集展示、交易、仓储、流通加工、运输、配送、信息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平台,建立以物流配送中心和高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的“电子商务+物流”基地。

完善公路货运、内河航运、铁路货运、货运代理、仓储、邮政普遍服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基础性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和发展供应链物流服务、一体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快递、集装箱多式联运、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公路甩挂运输等新兴物流市场。

第四章 重点工程

(一)铁路物流工程

突出铁路核心优势,围绕把海安建设成为沪通、宁启、新长铁路上的重要铁路门户型城市,完善铁路客运站、货运站、铁路支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铁路经营业务。争取设立上海铁路局海安快运作业站、特运作业站,对接“长三角货物快运列车”,大力发展零散货物的快运业务,构建铁路散货运输“绿色通道”;根据海安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铁路特运业务;积极对接周边地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轿铁运输等。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与西部内陆口岸、铁路等部门的跨区域合作,争取开通海陇欧、海新欧班列,提升上海铁路局海安物流基地暨甘肃、新疆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的产品中转和运输能力。进一步争取铁路口岸的开放,完成铁路一类口岸审批,发展家具、粮食、棉花、木材、塑料粒子等生产资料国际贸易,争取肉类、水果、汽车整车等国外商品指定进口口岸,进一步拓宽、巩固连接欧亚大陆桥沿线的物流通道。

(二)商贸物流工程

围绕“大商贸、大物流、大流通”建设,以现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物流中心为基础,建设完善家具、有色金属、棉花、棉纱、五金机电、不锈钢铝型材、粮食、木材、钢材、煤炭等十个物资集散中心,积极推进医药、图书、艺术品、石材等专业物流中心建设,拓展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等新型物流业态。推进有色金属、棉花、木材、钢材等大宗货物电子交易中心建设,完善货物交易、电子、信息、公共服务功能,努力促进制造业、物流业和金融业的融合发展。

(三)大宗商品期货物流工程

不断丰富期货交割品种,积极对接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利用现有产业和专业市场优势,引进相关现货贸易企业,完善配套服务。扩大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品种,力争增加铜、铅两个品种,不断提高运营规模和影响力,向有色金属现货贸易的集散中心转化,到2020年,有色金属现货贸易额超350亿元;加快棉花、棉纱期货交割库审批进度,主动对接申报塑料粒子(PP、PE、PVC)、干茧、生丝、复合肥、菜粕等品种交割库,建成期货交割仓库5-6个,打造“期货交割库群”。

(四)电商快递物流工程

依托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吸引国内知名的电商及快递企业在园区设立区域总部、快递区域分拨(拣)中心和中转集散中心。整合现有快递分拨点,实现快递物流服务的有效集中。规划建设快递产业园,吸引顺丰、申通、京东等国内大中型快递企业、电商企业和邮政部门进驻,形成“电商物流产业园—分拨中心—配送站(营业点)”三个层次的电商物流体系。培育壮大一批有影响力的本地快递物流企业,通过物流产品标准化、服务区域集中化、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服务可视化,实现电商物流服务的多功能化、柔性化和现代化,打造苏中苏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电商总部暨快递物流节点城市。

(五)城乡物流配送工程

以适应海安和周边县(市)发展、消费规模的扩大和商业模式转变的迫切需求为目标,积极发展城市消费品专业交易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推进公共配送中心、中转分拨场站、社区配送网点、物流配送专业车队等相关城市配送设施设备的规划建设,完善城市配送体系。在各镇设置物流中间节点,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特征相应建设物资集散分拨中心,推广“农超对接”工程,建立农产品进城快捷通道,形成生产超市化、经营连锁化、加工链条化的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提升共同配送能力。

(六)农产品物流工程

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力度,满足粮食收储需要。引进先进粮食仓储设备和技术,切实改善粮食仓储条件。积极推进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发展粮食储、运、装、卸“四散化”和多式联运,开通铁路散粮列车和散粮集装箱班列。推进棉花运输装卸机械化、仓储现代化、管理信息化,支持企业开展纺织配棉配送服务。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冷链物流企业,完善低温仓库、冷藏运输车辆等冷链物流设施,强化冷链物流节点,壮大冷链物流网络。支持冷链仓储配送企业开展大宗鲜货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冷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农产品南北运输工程,将海安建成重点品种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到2020年,全县冷冻冷藏库容能力达20万吨。

(七)第四方物流工程

在天赋力物流信息平台、亚太物连网、腾龙信息平台基础上,引入担保、竞价等交易,形成定价机制和保险机制,扩大三个信息平台的影响力,到2020年,三大平台累计注册会员数超5万个,信息发布量、成交量明显提升。实现各类物流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推进与物流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协调与开放。鼓励信息平台拓展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第四方物流功能,支持公共外仓建设,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为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

(八)物流金融创新工程

顺应“枢纽海安,物流天下”的整体发展战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与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合作,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拓展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兑仓、开证监管等多种物流融资手段,探索构建第三方海安大物流金融平台,形成以物流结算金融、物流仓单金融、物流授信金融为主的物流金融产品体系,打造以物流金融为主的特色金融。

(九)保税物流工程

推动海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力度,尽快获批投入使用,在正元、润安保税业务正常运营的基础上,新批1-2个保税仓库,棉花年进口量达1万吨。完善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检验检测、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物流信息处理、口岸、出口退税等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大宗物资生产资料、电力设备、整机机械与配套、纺织服装等多种保税物流业务,使之成为海安县招商引资的有利平台,进一步节约海安县及周边地区制造企业物流成本,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十)物流人才保障工程

加强物流人才的“内培外引”,充分利用海安县职业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手段,积极探索物流园区、物流企业与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行业协会联合培养物流人才模式,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设立细化的物流管理和操作专业,共建一批物流实训基地。加强对全县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满足海安县物流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同时注重招引一批物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全面提高海安县物流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第五章 空间布局

围绕打造江苏东部“公铁水”无缝对接的商贸物流高地目标,形成物流产业集聚区——物流园——物流节点的三级物流体系,构建“一核两片多节点”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格局。

一核,即海安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为县域物流发展核,也是“枢纽海安,物流天下”战略实施的核心载体。该核采取“园中园”的发展模式,包括商贸物流产业园核心区、开发区高新区沿221省道两侧的综合型、专业型物流园区,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区域物流枢纽和货物中转集散基地。

两片,即开发区物流片区、高新区物流片区。开发区物流片区包括亚太亿发物流园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和正元物流中心等专业物流园区,高新区物流片区包括腾龙物流园一个综合型物流园区和金州粮油等专业物流园区,依托开发区、高新区产业基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水平,形成对产业的支撑。

多节点,即多个物流产业节点。在滨海新区、曲塘、李堡、大公、墩头、白甸镇、南莫、雅周等区镇设立一般性物流节点,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物资引进流出需要。

图1 海安县现代物流业布局图

第六章 主要载体—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

“十三五”期间,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重点围绕多式联运和大宗商品中转集散等功能,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构筑多向立体交通运输货流体系,实现多式联运和二式转运高效切换。加快园区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和功能平台项目建设,打造有色金属中转集散中心和纺织材料中转集散中心。进一步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完善管理服务、信息交易、加工仓储、市场交易及商业商务等功能,扩大产业园的物流规模,最终形成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物流园区。分步骤推进园区建设,待南区基本开发完成后,适时启动北区项目建设。到2020年,园区年营业规模达到350亿元,培育大型物流企业2家以上,引进国内50强物流企业3-5家,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实现“苏中领先、全省示范、全国有影响”总体目标,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良好机遇,以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通道的建设为契机,依托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网络优势,加快多式联运设施建设,8条区间道路、2条铁路线和1个内河港口组成的通畅、完备的“集疏运”系统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推进大宗散货水铁联运、铁路集装箱及内河集装箱“公铁水”联运,强化沿江沿海港口业务合作,构筑多向立体交通运输货流体系,实现多式联运和大宗商品高效中转集散。

(二)提升物流服务平台功能。对照“六大功能平台”发展目标,加快功能性项目的引进、建设和审批进度。完成铁路一类口岸审批,不断拓展铁路经营业务,争取设立上海铁路局海安快运作业站、特运作业站,中铁特货等国字号铁路运输企业在海安建设物流基地,凤山码头内河集装箱业务获批;海安保税物流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获批封关运营,积极拓展各种保税物流业务;不断丰富期货交割品种,利用现有产业和专业市场优势,引进相关现货贸易企业,完善配套服务,向有色金属现货贸易的集散中心转化;加快物流信息化改造,建设智慧物流科创平台,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运作,积极打造智慧物流园区。

(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利用好上海铁路局海安物流基地、甘肃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新疆棉花华东物流基地,加大与西部内陆口岸之间合作,积极开拓、高效组织适运货源,打造快速国际物流通道,向西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开拓市场、组织货源,进一步放大海安在连接亚欧-中西部-东部间的枢纽作用。依托我县交通物流基础以及长三角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及建设中的海安保税物流中心,积极培育发展以铁路物流为支撑,面向中亚、欧洲地区的跨境电商业务,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跨境电商集聚地和平台服务高地。加强与周边海港、江港、内河港、铁路港、公路港、空港的合作,向东衔接海上丝绸之路,大力提升“公铁水、海陆空”联运功能,力争成为“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上的重要外向型枢纽基地。

(四)推动项目建设和招引。推动联发纺织材料交易中心、大运物流、中贸不锈钢、荣杉国际木材城、中恒粮食物流、正盛塑料物流等一批产业项目相继运营达效,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走出去开展跨区域业务,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在棉花、棉纱、有色金属、粮食等大宗物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行业内形成集聚效应的同时,加大精准招商力度,重点瞄准国内物流业50强,招引皇冠足球比分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园区,从而集聚一批业务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龙头物流企业,提升产业园发展规模和质量。

第七章 重点项目

(一)综合性物流园

1.天赋力物流园

“十三五”期间,天赋力现代物流园重点围绕“公水”联运、电子商务、物流信息交易、物流专线、快递产业园等,完成园区全部规划建设内容,打造区域性第四方物流示范园区。到2020年,园区年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进驻物流企业100家、电子商务企业200家,物流信息平台会员达2.5万家。

2.腾龙现代物流园

“十三五”期间,腾龙物流园重点围绕物流信息平台、公路零担、甩挂运输试点等,完成园区全部规划建设内容,打造区域性公路港。到2020年,园区年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进驻物流企业150家,物流信息平台会员达1万家。

3.亚太亿发物流园

“十三五”期间,亚太亿发物流园重点围绕大件物流、应急物流、物流信息平台、快递仓储等,完成园区全部规划建设内容,打造区域性公路大件货运中心。到2020年,园区年营业收入达到2亿元,进驻物流企业50家,物流信息平台会员达1.5万家。

4.凤山内河码头

“十三五”期间,凤山内河码头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通道,一期建设完工投产的同时,着力推进凤山港区二期、三期作业区建设;充分发挥洋浦中良公司港口布局优势,将其打造为海安与连云港、大丰港、南通港、太仓港实现“江海河”联运的前沿,促进海安及周边地区水路货运向海安凤山港区聚集,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和钢材、管桩等件杂散货中转业务。到2020年,内河集装箱吞吐量4万标箱。

5.甘肃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

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口岸)为依托,以沿海地区产业集群为服务目标,从企业供应链购销全方位着手,充分利用海安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地理优势,结合“互联网+、跨境电商业务及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金融服务”,构建融“E+人、E网通、E关通、E港通”为一体的4E综合外贸服务平台,打造成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口岸)的重要合作平台、出海口及跨境电商区域仓储、配送中心。

6.新疆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新建)

加强与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喀什综合保税区等边境口岸合作,借鉴甘肃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的发展经验,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以棉花、粮食、塑料粒子等大宗物资、特色农产品进口和海安纺织、家具、机械设备等产品出口为主要业务,积极开通“五定”班列,构建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金融”为一体的进出口贸易服务平台,成为新疆国际口岸华东物流基地、海安及周边地区产品出口新平台。

(二)专业性物流园

1.海安保税物流中心(欧亚货物集散地)

“十三五”期间,总规划360亩的海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及粮食物流中心、木材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综合外贸4E平台建成运营。完善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检验检测、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物流信息处理、口岸、出口退税等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大宗物资生产资料、电力设备、整机机械与配套、纺织服装等多种保税物流业务。到2020年,实现年进出货物报关单超过30000票,完成海关监管货值25亿美元,建成链接欧亚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和重要的货物中转集散地。

2.有色金属中转集散中心

“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中贸剪切加工中心、苏中不锈钢铝型材市场、百金汇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全面完成规划建设内容,与上交所等机构做好对接,争取在海设立皇冠足球比分金属品种的期货交割库,打造有色金属仓储运输、加工配送、质押担保、金融服务为一体、具有强大辐射率的区域性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到2020年,入驻有色金属现货贸易企业50家以上,全县有色金属到发量达60万吨,现货贸易额超350亿元。

3.纺织材料中转集散中心

“十三五”期间,润安仓储、联发纺织材料交易中心全面完成规划建设内容,推动正元棉花物流做大做强,引入信息化和自动化系统,构建综合性交易中心平台,提高分拣、货运、仓储效率,为本地棉纺企业及新疆棉花销售企业提供采购、运输、仓储、融资、交割等一系列综合服务,助推海安打造“棉花—物流—纺织”上中下游全覆盖的纺织产业集群。到2020年,入驻纺织材料现货贸易企业100家以上,全县棉花、棉纱中转集散量达50万吨。

4.电商物流产业园

“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电商物流产业园、天赋力电商大厦、大运物流等园区建设,完善电商仓储、电商配送及相关配套设施,为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加快快递区域分拨中心的招引和建设,打造苏中苏北地区电商物流集聚地。到2020年,吸引入驻电商企业500家,3-5家快递企业区域分拨中心,总日处理能力超过10万件。

5.粮食中转集散中心

“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江苏三零粮食物流园、正元粮食、中恒粮食物流园建设,完善仓储、交易、加工、信息处理与服务、检测检验、物流配送等功能,以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饲料交易和粮食加工为主,打造全省重要的粮食物流节点和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苏中地区粮食物流(加工)基地。到2020年,中心年吞吐粮食30万吨,实现销售15亿元。

6.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昌润食品、华润食品、汇益食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公山羊市场等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完善交易、加工、仓储(冷藏)、信息、物流配送等多项功能,完善低温仓库、冷藏运输车辆等冷链物流设施,强化冷链物流节点,壮大冷链物流网络,增强区域辐射能力,打造苏中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到2020年,全县冷冻冷藏库容能力达20万吨。

7.医药物流中心

“十三五”期间,顺应国家“互联网+医药”政策的开放,积极拓展医药电子商务物流业务。苏中医药加大与深圳海王银河医药的合作,开展医药“阳光集中配送”业务;普泽电商加快医药电商大楼建设,围绕打造医药批发、零售、电商于一体的新型医药物流企业目标,积极实施“品牌延伸工程”。目标将海安建成立足苏中面向苏沪、辐射长三角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医药物流中心。

8.木材物流园

“十三五”期间,荣杉木材物流园完成全部规划建设内容,打造融进口木材接卸、仓储、加工、商业、物流配送、信息买卖平台、融资质押、代办署理开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木材物流园。到2020年,园区木材交易量达1.4万方。

9.煤炭中转集散中心

“十三五”期间,完善正元港务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不断拓展煤炭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强化与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的合作,努力成为其区域销售中心。到2020年,园区煤炭销售额达100亿元。

10.(中航)冷链物流产业园(新建)

加大与中航工业的跟踪对接,力争(中航)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十三五”期间落户海安。

第八章 推进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由县发改委、交运局等职能部门以及开发区、高新区、商贸物流产业园等重点区镇参加的全县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海安县物流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推动海安县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在推动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职能作用,促进物流服务的市场化和资源社会化,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社会物流资源,提升物流设施的功能,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效率。

二是坚持规划为先。加强对物流业园区、项目的统筹规划,重点扶持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引导现有物流园区和企业做大做强,对新招引的重大专业物流项目优先落户海安现代商贸物流园内。坚持“一品一园”的发展思路,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带来的恶性竞争。

三是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储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者提供物流服务,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租赁的,按规定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研究完善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的大型物流企业。研究配送车辆进入城区作业的相关政策,完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控措施。

四是拓展投融资渠道。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定期举办针对海安县重点物流企业的银政企对接活动,针对物流企业特点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发展新型融资方式,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服务。

五是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物流业统计工作水平,促进物流统计台账工作,做好社会物流总额和社会物流成本等指标的调查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反映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物流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水平,为政府对物流业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六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筹建海安物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调查研究、技术推广、宣传推广、信息统计、咨询服务、人才培养、跨区合作等方面的工作。鼓励行业协会健全和完善各项行业基础性工作,积极推动行业规范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