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_皇冠足球比分-官网

图片
2022年海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海安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3-03-31 累计次数: 字体:[ ]

海安市统计局

(2023年3月)

2022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克难担当、勇毅笃行,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市经济发展稳中加固、稳定向好,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创新活力持续跃升,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民生福祉保障有力,社会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9.7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7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53.31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546.74亿元,下降0.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7:54.0:40.3调整为5.8:54.6:3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8766元,增长2.2%。在全国县级市基本现代化、工业百强县(市)、创新百强县(市)榜单中分别列第26位、第17位和第13位。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900920人,比上年减少6823人。全年出生人口3149人,人口出生率为3.68‰;死亡人口10028人,人口死亡率为11.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4‰。全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61人。年末常住人口86.81万人,同比下降0.22%,城镇化率达70.23%,比上年末提高0.66个百分点。

年末人口数及构成

指标名称

年末数(人)

比重(%)

年末户籍人口

900920

100.0

  #18岁以下

97437

10.8 

   18-34岁

137199

15.2 

   35-59岁

364386

40.5 

   60岁及以上

301898

33.5 

  #男性

443403

49.2 

   女性

457517

50.8 

2022年末,全市登记的私营企业32470户,其中法人企业32310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3.77万人。全市登记的个体工商户91667户,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14.27万人,注册资金93.24亿元。

全社会用电量71.05亿千瓦时,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59亿千瓦时,增长19.8%;第二产业用电量52.87亿千瓦时,增长2.7%,其中工业用电量52.41亿千瓦时,增长3.0%;第三产业用电量7.32亿千瓦时,增长3.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27亿千瓦时,增长16.8%。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55亿元,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66.46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0.42亿元,增长3.2%;牧业产值47.32亿元,增长0.4%;渔业产值18.53亿元,增长7.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82亿元,增长13.3%。粮食生产全省“十七连冠”,全年粮食总产62.37万吨,粮食总产保持稳定;粮食综合单产519.33公斤/亩,下降0.3%。全年蔬菜总产量76.81万吨,增长3.3%,油料总产量1.42万吨,下降9.6%,水产品产量4.95万吨,增长1.6%。生猪存栏35.6万头,增长5.6%;生猪出栏61.84万头,增长1.1%;家禽存栏1440.46万羽,增长5.5%;家禽出栏1377.42万羽,增长5.7%。在全省率行成立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运行模式被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在全国推广。以“稻米和禽蛋”为主导产业,成功晋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列。获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到位省政府督查激励。建成2500亩开发区生态高标准农田稻麦种植示范区项目。获“十四五”全省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创建单位。

主要农业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总量

增速(%)

粮食

万吨

62.37

持平

油料

万吨

1.42

-9.6

水果

万吨

6.33

1.6 

蔬菜

万吨

76.81

3.3 

生猪存栏

万头

35.6 

5.6

生猪出栏

万头

61.84

1.1

家禽存栏

万羽

1440.46

5.5

家禽出栏

万羽

1377.42

5.7

猪肉

万吨

5.07

3.7

禽蛋

万吨

14.32

3.5

水产品

万吨

4.95

1.6

全市农业机械原值11.37亿元,净值7.96亿元,较上年增加0.25亿元,农机总动力74.53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7.2万台(套)。其中,小型拖拉机3128台,大中型拖拉机1806台,联合收割机1509台,水稻插秧机2157台,植保机械1.10万台,机电排灌泵站近3900座,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本级监测达92.9%。

全市完成机耕面积119.75万亩,机播面积116.94万亩(含机直播和机插),机灌面积73.63万亩,机收面积118.71万亩,机植保面积125.12万亩。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6.71亿元,比上年增加1300万元。全年引导跨区作业联合收机1296台次,完成跨区机收面积91万亩,引导跨区作业高速插秧机1316台次,完成跨区机插面积135万亩,全市农机跨区作业总收入1.45亿元。

全年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5.4亿元,实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8个。其中,通过工程措施建设生态样板河道9条,长度23.5公里,新建护岸47公里,投资7341万元;围绕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实施河道疏浚32条,长度41.5公里,清淤土方48万方,投资1.1亿元;为打通村组“藕段河”,连接河网水系“最后一公里”,实施拆坝建涵(桥)56座,投资1330万元;推进实施里下河防洪圩堤除险加固7.7公里,投资1565万元;通扬运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河道疏浚16.19公里,新建护岸39.27公里,配套实施涵洞、改造涵闸闸首等55处,投资1.38亿元;区域治水畅流活水项目实施立公河地涵、江海河闸、丁堡河套闸等控导工程28座,项目投资1.1亿元。打造焦港幸福河建设工程,从水生态、水文化、水智慧建设三方面进行实施,项目总投资2506万元。

 三、工业、建筑业

年末,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亿元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4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全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18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98.14亿元,同比增长1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0.7%,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34.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3%,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2.2%。大力实施“5123”大企业领航工程,全力打造“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双名城,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总量居南通首位。天楹集团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

全市建筑企业实现施工产值2075亿元,规模总量保持全省领先、南通前列。职工分配总额超300亿元,在海入库税金超13.1亿元。苏中集团、华新集团税收贡献超亿元,达欣集团、信拓集团、江苏福尚税收贡献超5000万元。新增矿山建设工程、建筑工程房建、建筑装修装饰等领域一级资质企业8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润宇集团、南通鑫范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苏中集团、华新集团和达欣集团3家企业入选江苏建筑业百强企业“综合实力类”50强。新增参建鲁班奖1项、国优奖3项、詹天佑奖4项。积极策应“一带一路”,建筑领域合作范围向境外延伸,在15个国家和地区承接工程项目,境外营业额超1亿美元,增长20.5%;境外合同额1.7亿美元,增长近1倍。

四、旅游、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6家,其中4A级2家、3A级4家;星级酒店6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5家,旅行社20家。
  全年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9.3亿元,同比增长7.8%。列统的十大行业门类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六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速分别为39.8%、36.4%、29.6%、13.6%、8.8%和1.3%。全年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1065.4亿元,下降24.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5亿元,增长1.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84.16亿元,同比下降6.7%。分行业看,实现批发业销售额1027.87亿元,下降8.3%;零售业销售额296.78亿元,增长2.4%;住宿业营业额4.94亿元,下降3.8%;餐饮业营业额62.58亿元,下降4.5%。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1.04亿元,下降4.9%。其中,出口总额163.22亿元,同比增长0.2%,进口总额37.82亿元,同比下降22.1%。实现外资到账2.8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1827万美元,新增省级服务贸易基地1个、重点企业3家。健全完善项目预审制,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招商,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42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2个。精准服务“走出去”企业,推动中国天楹和苏中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实现境外项目“抱团出海”。珀泰蓝智能卫浴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现场审核。

五、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9个,竣工38个,其中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21个,竣工17个。3个项目入选省及重大项目、23个项目入选南通市级重大项目。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58.4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3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314.8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43.24亿元。完成高技术产业投资157.2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旅游业投资18.90亿元。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66.37亿元,增长2.8%;商品房施工面积594.97万平方米,下降4%;商品房销售面积157.69万平方米,下降41.9%,商品房销售额161.93亿元,下降37%。商品房待售面积16.40万平方米,下降19.1%,其中住宅待售面积4.21万平方米,下降35.3%,商铺待售面积10.59万平方米,下降2.9%。

 六、交通、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38万人公里,分别下降98.5%、98.7%。完成公路货运量1537万吨,货物周转量308788万吨公里,分别下降6.0%、6.6%。完成水路货运量2367万吨,周转量1309072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5%、15.7%。
    328国道快速化工程建成通车,栟茶运河航道治理工程、李港桥、集西桥、丁所大桥3座航道桥梁工程投入使用,亮化农村公路150公里,新改建农村桥梁10座。建成县级农村物流中心2处、镇级农村物流服务站8处、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206个,开通交邮融合线路2条,创成省级农村物流达标县。优化完善公交客运服务网络,开通海安至如皋毗邻公交专线,优化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至城区公交线路。加强公路干线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农村路”13条、60余公里。开展道路运输“天网”、水上交通“苏水安澜”、公路水运工程“蓝盾”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年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78起,完成1处执法场所、17辆车、船(艇)标准化改造。

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全年建成中压管线93.35公里,低压管线110.98公里,安全供气27505万方。接到污水处理厂的管网长度25公里,接到污水处理设施长度15公里。

常安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与限值限量管理和生态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成功入选“2022年度南通市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获省级环保资金补助1616万元。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全年共开展12次,抽查企业680家次,立案调查382家。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核发排污许可证501张,占南通核发总量的28%。着力化解环境信访,全年受理信访总量2198件,同比下降22.19%。2022年海安市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81.9%,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连续两年达100%,未发生重特大污染事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02亿元(净入库),下降5.01%,其中税收收入44.86亿元,下降21.38%,非税收入21.16亿元,增长70.1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0.46亿元,增长0.74%。

财政收支情况

指标名称

总量(亿元)

增速(%)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6.02 

-5.01

  #增值税

14.98 

-41.28

   企业所得税

7.31 

-16.75

   个人所得税

2.64 

3.99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40.46 

0.74

  #一般公共管理与服务

10.46 

-11.58

   教育

21.04 

2.63

   科学技术

7.27 

1.39

   社会保障和就业

27.73 

23.35

   医疗卫生

13.77

10.07

   城乡社区事务

17.59 

-20.77

   农林水事务

12.19 

5.45

   住房保障

10.93 

17.65

   其他支出

19.48 

-10.9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20.03亿元,比年初增加201.29亿元,增长11.07%。其中,住户存款1313.58亿元,比年初增加209.80亿元,增长19.01%;非金融企业存款528.64亿元,比年初减少7.68亿元,下降1.43%;财政性存款20.15亿元,比年初减少0.03亿元,下降0.17%;机关团体存款151.67亿元,比年初减少0.75亿元,下降0.49%;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5.33亿元,比年初减少425.20万元,下降0.79%,境外存款0.66亿元,比年初减少66.7万元,增长1.0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67.65亿元,比年初增加261.40亿元,增长16.27%。其中,境内住户贷款396.56亿元,比年初增加23.03亿元,增长6.1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471.04亿元,比年初增加238.37亿元,增长19.34%;境外贷款491.78万元,比年初增加55.43万元,增长12.70%。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名称

总量(亿元)

比年初增加(亿元)

增速(%)

各项存款余额

2020.03 

201.29 

11.07 

  #住户存款

1313.58

209.80 

19.01 

   非金融企业存款

528.64 

-7.68 

-1.43 

各项贷款余额

1867.65 

261.40 

16.27

  #短期贷款

725.33 

66.89

10.16

   中长期贷款

1064.93 

171.78

19.23

年末,财产保险机构14个,全年财产险保费收入9.76亿元,增长9.77%;赔付金额5.71亿元,赔付率58.53%。人寿保险机构20个,全年人寿险保费收入23.28亿元,增长4.34%;理赔给付及其他各类给付3.87亿元。

八、教育、科技和人才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3所,在校学生89570人。其中小学48所,在校生38849人;初中26所,在校生17046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生10090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4352人;特教1所,在校生138人;幼儿园68所,在园幼儿17354人;技工校2所,学生1741人。全市在职教职工9826人。
   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2.5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32%,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入学、初中三年巩固率均保持在100%。2022年高考再创佳绩,海安学生理科最高分687分,为全省第四名、南通市第一名,全省前10名2人,前100名13人,600分以上高分人数稳居南通首位、全省前茅。中考各项核心指标南通市领先,南通市第一名花落海安(海陵中学储仲738分),700分以上高分群体比例位居南通首位。职教高考本科录取120多人,录取率远高于省均水平。

创新驱动成效明显。高分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苏中苏北唯一。连续五年被省政府通报表彰为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地区,南通唯一。科技创新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入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4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23个,高企总数突破460家,铁锚玻璃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太原理工大学海安产业研究院投入运营、上海交大海安研究院获批立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项目。高新区获批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01件,每万户企业有效注册商标量6375.02件,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江苏专利优秀奖3项。

人才聚集步伐加快。深入实施“海安英才”计划,首次召开人才发展大会,出台新一轮“人才强市36条”,引进国家级海外人才11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6人,人才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前列。“青年人才集聚”“人才优惠购房”等系列配套政策推出实施,打造南通首家“青年人才驿站”,新增青年公寓和人才公寓1052套,人才服务窗口累计办理人才政策事项1568项,兑现资金2750余万元。招引高校毕业生、蓝领技能人才1.21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200人。质量强市再创佳绩,天楹集团荣获省长质量奖,严圣军获评“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联发集团荣获“江苏制造突出贡献奖”优秀企业。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9家,其中,医院5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29家,村卫生室207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家,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家,卫生监督所1家,120急救站1家,门诊部、诊所114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4家。医疗机构总床位6635张,其中,医院床位5755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床位860张。卫生技术人员6174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480人,注册护士2542人。每村均设有医疗点,村卫生室人员75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队伍建设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全市拥有区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家。博物馆、纪念馆7家。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5处、市级6处、县级 3处。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个。图书馆藏书量(不含图书馆分馆及农家书屋)51.22万册,全年阅读量79.92万人次,博物馆接待量36.01万人次。
     全年舞台艺术作品获省级奖5项件,市级18奖项。全年送戏195场,送展览120场,送培训200场。举办农民(社区)艺术节231场,“行万里路、进千家门”惠民文艺演出924场。

全年新建城区嵌入式篮球场2片,三类体育公园1个,健身步道10公里。完善城乡一体化“15分钟健身圈”服务功能,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配置体育健身器材330件,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新增28万平方米。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与骨干561名,全市现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421人,晨晚练健身点1643个。举办海安市第十届运动会暨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海安市第五十九届北凌农民运动会,“福虎生风乐 新春律动趣”、6月奥林匹克主题、海安市“同谱全民健身曲 共唱海安奋进歌”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等109场群众健身体育活动。承办省级赛事2项、市级2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健身体育服务活动38次,公益培训两万余人,免费为6000名群众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并开具运动处方,城乡居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3.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3.56%。累计销售体育彩票1.914亿元,市体育中心获评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1家体育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体育产业发展奖励资金。

十、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16元,增长5.0%。其中,工资性收入25615元,增长4.9%;经营净收入7955元,增长2.5%;财产净收入3143元,增长2.7%;转移净收入8403元,增长8.7%。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392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045元,增长4.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293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26元,增长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391元,增长6.5%。

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情况

指标名称

城镇常住居民

农村常住居民

总额(元)

增速(%)

总额(元)

增速(%)

可支配收入

57045

4.1

29826

6.1

  #工资性收入

32683

4.0

16555

6.1

   经营净收入

9360

1.6

6153

3.6

   财产净收入

4683

1.5

1170

6.0

   转移净收入

10319

8.1

5948

9.0

生活消费支出

33293

3.7

24391

6.5

  #食品烟酒

9423

4.4

7292

8.3

   衣着

2591

1.3

1326

4.9

   居住

6011

8.9

4448

10.0

   生活用品及服务

1953

3.0

1640

9.3

   交通通信

4751

5.1

3563

7.8

   教育文化娱乐

5262

-4.4

3751

-3.7

   医疗保健

2220

4.7

1784

7.1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82

12.7

587

18.6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5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78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4%。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6206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5541人,创业培训1445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126人,为110名创业者提供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665万元。开发260个基层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低收入劳动力等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就业社保补贴6451人,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703.65万元。

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1.84万人、18.19万人、16.9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5.87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4家,其中公办社会福利院1家,农村敬老院20家,民办养老机构13家。养老床位4854张,实际入住老人近2500人。年末全市在册城镇低保对象211户289人、农村低保对象4278户5668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3475人、城市“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21人。全市婚姻登记处依法办理结婚登记3078对,补领婚姻登记证907对,离婚登记772对,离婚补领96本。

注:[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相关部门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