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养,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实施“法润青苗”“法援护苗”“矫治育苗”三大行动,全方位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以“法润青苗”厚植“思想之强”
“原来高空抛物不仅危险还违法啊,我回去就要告诉小区的奶奶们。”隆政小学五年级的张同学在听完法治副校长陈烨的法治课后说。
2024年,海安142所中小学、280名“法治副校长”全面覆盖,开启“每月一主题、每季一讲座、每年一指导”校园普法模式。他们或送出普法讲座,或组织模拟法庭,或开展学法竞赛,或走进宪法教育馆,“零距离”“沉浸式”普法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普法之路漫漫,育人之心灼灼。根据青少年自身特点,市司法局设计印刷了精美、可读的《以案释法漫画民法典》《法治生活宝典》法律读本,推出法律格言直尺、学法卡通笔袋、书签等青少年法治文创系列产品,颇受中小学生欢迎。在政法委的牵头下,组织为海安中专、海陵中学、城南中学等学校配备“爱心校长”,不仅常态开展法治教育,还时刻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帮教服务。在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成立崇德尚法学苑,开展法治宣讲结对、法治社团培育、法治阵地共建等系列共建活动,惠及在校生2万余人次。“童声里的法治”“法律在身边 平安进我家”等活动持续举办,孩子们在故事中了解法治常识,树立规则意识、传递法治精神。
以“法援护苗”护航“青春之强”
今年6月,市法律援助中心对未成年人顾某抚养费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入选江苏法律援助指导性案例。本案受援人顾某是高三在读生,自小父母离异,抚养权虽归父亲,但一直由奶奶照顾,高中期间顾某因心脏、颅内瘤多次入院治疗,顾父既未照料,也未提供生活费及医疗费。面对接踵而至的状况,顾某来到海安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援助中心考虑到顾某病情与学习的迫切需要,当即采取“一免一简三快”的速援模式受理,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女律师承办,案件胜诉后还为顾某争取了2.6万元的司法救助款,让顾某得以安心就学。
为有效提升青少年维权意识和质效,海安积极打造“安心援”服务品牌,有针对性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援助宣传,开辟青少年“绿色通道”,组建“海燕”女律师公益服务团参与案件办理、救助保护等公益服务活动。去年以来,已受理青少年法律援助案件116件,解答相关法律咨询86人次。
据了解,市法律援助中心就青少年维权问题,专题与检察院、法院、公安等职能部门会商,在案件受理、侦查办理等方面共同发力,保障青少年法律案件的快速处理。加强同团委、妇联、教育局等单位协作,注重对受援人的心理疏导,对5名受援青少年实施持续、联合的跟踪帮扶,切实帮助受援人解开心结,走出困境,回归校园,共同守护青少年“心”世界。
以“矫治育苗”奔赴“未来之强”
“晓军(化名)最近怎么样?今天我们带了个新朋友来。”近日,市社区矫正管理大队大队长胡爱明与社区矫正官来到帮扶对象晓军的家中走访。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胡爱明还邀请了一名心理咨询师一同前往,希望通过聊天的方式评估晓军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开展心理疏导。此后根据心理评估结果,社区矫正官执行团队多次上门与其聊天谈心,晓军也渐渐变得阳光自信。
晓军的转变是市司法局深入推进“矫治育苗”行动的生动缩影。不抛弃、不放弃,全力挽救每一个“迷途”的少年,是“矫治育苗”行动的初心与使命。该局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配备社区矫正官执行团队,采取分类管理、个别矫正、定期联络等方式,加大教育矫治力度。在开发区西场办事处率先建立未成年人损害修复基地,提供心理辅导、就学指导等服务。目前,该损害修复基地全天候开放,已邀请市心理协会专家、老师提供心理辅导15人次。
与此同时,市司法局开展特殊人群未成年子女“护苗成长”活动,摸排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后续照管对象等五类对象未成年子女500余人,建立未成年子女信息数据库,组织亲子学法课堂5场,为特殊人群顺利回归、子女健康成长营造和谐氛围。
(韦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