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报送
十年游子难忘归家路——戴盟珍藏捐赠海安
来源: 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4-09-19 字体:[ ]

近日,在海安市博物馆新馆的一楼,以“此生最忆是海安”为主题的戴盟珍藏捐赠海安回顾展,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该展于8月20日正式开幕,一直持续到10月20日。此次展览共分为“十年青春献海安”“战地黄花入诗行”“四次捐赠见真情”三个篇章,梳理了戴盟同志在海安的战斗、生活的经历,以捐赠物品为主要展示内容,深切缅怀戴老书记高尚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范,共同追忆那段红色峥嵘岁月。

展览首日,海安举行了“此生最忆是海安——戴盟珍藏捐赠海安回顾展”开幕式。“十年游子又重回,梦里家乡喜再归。旧地重游难辨识,日新月异祝腾飞。”开幕式上,戴盟同志亲属代表在致辞中深情朗读了其父亲戴盟在晚年重游海安时写下的一首诗,在场众人无不动容。

以“十年游子”自诩,这是戴盟对海安“第二故乡”的一片赤子深情。

戴盟,原名王振鸿,1924年4月生,1941年参加新四军并在同年7月入党。1941年中秋节前夕,戴盟来到海安,被组织分配到“联抗”政治部工作,至此戴盟与海安的十年情缘拉开序幕。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在整整十年时间里,除了外出开会,没有一天离开过海安”。

1942年,戴盟调任海北区委副书记,战斗在抗日前沿。同年12月,他调任曲北区委书记。1943年2月,奉命到姜北地区,负责党的地下工作。他领导姜北地下党组织开展情报工作和对伪军的工作,效果显著,掌握了日伪顽动向,为“联抗”取得军事活动主动权和苏中一、三分区联系作出了贡献。

1946年9月,苏中七战七捷后,华中野战军战略北撤,海安人民经历着坚持斗争中最为艰苦、最为困难的岁月。戴盟和许多同志一起坚持水网地区的武装斗争,与海安人民同甘共苦。1948年3月,紫石县更名为海安县。1949年1月20日,海安全境解放,县委、县政府机关进驻海安镇。1949年4月,戴盟接任县委书记兼任县团(后改为县大队)政委,肩负起领导全县人民革命和生产建设的重任。1951年8月,戴盟同志调南通地委工作,至此,他离开了为之奋斗十年的热土。

从1941年17岁时来到海安,1951年27岁时离开海安,十年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最初“联抗”部队的政工队员,到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海安县委书记,他把入党的初心和不懈的奋斗献给了海安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红色大地。2010年,戴盟再访第二故乡,精通书法的他,以力透纸背的雄浑笔力,挥笔写下《海安时常入梦来》,这是他对海安最真情的告白。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戴盟同志及其亲属先后四次将其珍藏的书籍、史料、著作、手稿、名家书画、名家印章等物品捐赠给海安。这些物品中,有填补海安史料空白的“紫石县图”,有近2吨重的各类书籍5000余册,有戴盟同志亲手创作书写的各类诗词70余幅,有珍藏的诸如郭沫若、沈尹默、赵朴初、沙孟海等名人字画、版画近100幅,有韩登安、方介堪、刘江等名家印章39枚,还有其他许多珍藏的与海安相关的历史资料、手稿、著作、老照片、证章等等。

其中珍贵的红色史料《紫石大众》《海安大众》合订本5册计200多期,就在首次捐赠的物品当中。《紫石大众》前身为海安镇出版的油印小报《大家看》,因内容反映面狭窄,只包括几个乡镇,只发行了100多份,加之字迹模糊、看不清楚,1946年8月即停刊。同年10月29日,铅印的《紫石大众》诞生,为中共紫石县委机关报,是当时华中一分区几个县中唯一铅印出版的县报。问世以后,《紫石大众》即站在斗争第一线,紧密配合坚持斗争、发表议论、介绍经验、交流情况,成为县委带领群众战斗的重要武器。

1946年下半年至1948年面对国民党正规军、保安团、还乡团疯狂反扑的“反清剿”斗争,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尤为残酷。为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和党员干部的坚持信心,戴盟亲自撰写报道、消息、通俗诗歌发表在《紫石大众》上,坚定了我党干部武装坚持的信心,鼓舞了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斗志。戴盟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深有感慨:“我们的生命是海安人民在战争年代用命换来的,没有海安人民的生死相依和鱼水深情,没有那种奋不顾身的保护和支持,就没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人生‘后半篇’”。

由于工作热情、指导具体,《紫石大众》读者不断增加,最高发行量2100多份。不仅本县境内比较普及,还发行到邻近县的有些地方。1948年3月8日,紫石县改名为海安县,《紫石大众》也从179期起,改名为《海安大众》。戴盟所收集的《紫石大众》和《海安大众》,全面展现了当时海安的风土人情、发展蝶变。穿越岁月尘埃,这5册旧报仍保存完好,足见老书记难忘海安,难舍海安,对海安的一片赤子之心。

“我父亲把他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海安这块热土,海安人民哺育了他,没有海安人民,就没有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人生‘后半篇’。”戴盟同志亲属代表在致辞中说,此次回顾展主题确定为“此生最忆是海安”,不仅展现了其父亲与海安难以割舍的深厚情谊,更表达出父亲他们这些老一辈共产党人毕生不能忘却的初心使命,其父亲将个人珍藏捐赠海安这种方式,既是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尽其所能向海安党组织和海安人民表达的一份心意,也是以此来留下共产党人牢记初心、始终如一的人生脚印。

回望那段历史,铭记这份“初心”,共同跟随戴盟同志的脚步,坚定理想信念,海安也将传承发扬好红色文化,将精神内核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